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地简报

基地简报

2005年第8期
2012年03月23日 点击率:

 篮球俱乐部重新开展活动,参加高新区篮球赛
 SZPKU联赛,基地球员参加教工足球队
 为深圳发展献计献策 深港产学研基地代表参与大讨论
 2005年深圳地区招生成果丰硕 香港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工作即将启动
 深港产学研基地理事会胜利召开 刘应力常务副市长寄语基地三个转变
 第二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深召开
 篮球俱乐部重新开展活动,参加高新区篮球赛
以“创新杯”篮球赛为契机,近日,深港产学研基地篮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重新开展活动,参加高新区篮球赛。深港产学研篮球队成立于2004年5月21日,由深港产学研基地、北大环境技术中心、北大Soc实验室及北科生物、艾科创新、晶门科技等基地入住企业中的篮球爱好者共同发起组成,曾经代表大楼参加“高新杯”篮球邀请赛,在比赛中团结拼搏,取得过优异赛绩。    为进一步扩大俱乐部的影响,吸引基地大楼内更多的员工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丰富基地大楼员工的文体生活、提高身体素质,俱乐部现招募成员,欢迎深港产学研基地大楼内的各位篮球爱好者踊跃报名参加。联系人:刘先生 26737405、81338148

   

 SZPKU联赛,基地球员参加教工足球队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首届足球联赛邀请教工足球队参加,基地球员应邀参加了教工足球队的比赛,并分别于2005年11月4, 6日以0:0和1:1的比分战平法硕04级和新环社联队,园满完成了比赛任务,教工队名单如下:    1 黄必康 (培养处) 2 全军民 (计算化学) 3 常恕恺 (信息学院) 4 曾志刚 (培训中心)5 庞羽华 (培养处) 6 梁华伟 (财务科) 7 陶虎春 (环境) 8 邓志友 (院办)9 王超 (生物) 10 王溪若 (商学院) 11 扬明 (法学院) 12 张慧明 (微处理中心)13 魏伟 (互联网中心) 14 方欣 (互联网中心) 15 雷凯 (互联网中心) 16 马昂 (基地)17 高宇强 (基地) 18 田坤 (基地) 19 刘岸举 (基地) 20 阎兆远 (基地)21 王曾伟 (基地) 22 邓科锋 (基地) 23 周国岳 (基地) 24 殷普杰 (基地)

    25 蔡俊波 (外援)


 为深圳发展献计献策 深港产学研基地代表参与大讨论
12月29日下午,深圳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分组讨论了李鸿忠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许宗衡同志的讲话和《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市领导李鸿忠、许宗衡、李德成、谭国箱、李意珍等到各组参加讨论,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共商发展大计,共绘“十一五”蓝图,气氛十分热烈。    在此次会议上,基地副主任张克科就如何更新资源观实现真正科学发展、开发利用无形资源、加强关系深圳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研究、十一五规划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特区报开辟专栏对此次会议情况进行报道,并对张主任的部分讨论内容进行了刊载,现摘录如下:

    与会代表热烈讨论“更新资源观实现真正科学发展”新理念

    开发利用无形资源种出“高产优质田

    --------------------------------------------------------------------------------

    在昨天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上,更新资源观、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点话题。

    靠改革发挥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市高新办副主任张克科认为,要把政府资源、公共资源、社会资源“聚焦”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上,靠改革发挥资源效用的最大化,靠创新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对影响深圳长远发展的能源、环境、资源等问题及早进行整体规划,依靠科技创新发挥对政府重大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与会代表热议重大项目布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口管理等问题

    加强重大战略研究关系深圳发展和安全

    --------------------------------------------------------------------------------

    李鸿忠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一个超常规发展起来的、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深圳在很多方面缺乏充分准备,也难以做到充分准备,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于许多事关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缺乏战略性研究,而重视研究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深圳的发展和安全,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须采取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对事关深圳长远发展的一些重大战略问题高度重视。

    “李鸿忠同志的报告提出要高度重视事关深圳发展的重大项目布点、水资源、控制战略资源和人口等重大战略问题,体现市委看问题站得更高,考虑问题富有远见,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昨天的讨论会上,李鸿忠的讲话引发了大家热烈讨论。

    涉及产业链高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我们必须舍得拿出土地来

    李鸿忠同志报告中指出:重大项目的布点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吸取教训,切不可将那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重大项目引进来,甚至布局在市区中心。

    “重大项目布点涉及到城市功能定位问题。”市规划局局长王�z说,南山某区域当年规划时定位为工业区,但随着城市发展,该区域功能转换为居民区,目前这批污染企业对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这要求我们以后的发展,要按照不同城区的功能来定位,来科学布点。”

    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张克科认为,重大项目布点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资源空间的利用问题,事关深圳未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引进时必须旗帜鲜明。“对于那些涉及到产业链高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我们必须舍得拿出土地来。但对于那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项目则坚决杜绝引进。”

    张克科表示,深港产学研基地聚合了北大、香港科大专家的力量,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深港发展研究院”,借助专家力量和国际视野,发挥“脑库”作用,对深圳以及深圳与珠三角的区域发展作战略研究,为深圳“十一五”及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客观性、专业性决策咨询。

    与会代表踊跃发言积极为深圳“十一五”发展献计献策

    未来五年要把科学发展观旗帜举得更高

    --------------------------------------------------------------------------------

    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分组讨论市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在昨天的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深圳未来五年,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举得更高。代表们还围绕如何更好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增长方式转变、体制创新、环境保护、人口、交通等方面,你一言我一语争相为深圳未来五年献计献策。

    大家认为,“十一五”规划《建议》讨论稿顺应时代要求,有创新、有亮点,体现了人民的意愿,符合深圳实际。《建议》讨论稿围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以及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突出了深圳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思路的转变,深刻体现了深圳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历史使命的要求,突出了创新的特色。《建议》讨论稿指导思想明确、政策把握得当,不仅符合深圳的实际,还鲜明地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鲜明特色。

    创新体制建立责任政府

    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形成更能有效率更具活力促进和谐的体制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体制保障。围绕这一议题,代表们也提出了真知灼见。

    南岭代表认为,在改革创新方面,我们要结合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设想设置体制。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是保护产权,包括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要围绕降低营商成本进行体制改革,建立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同时建议加强新产业(如与环保和循环经济有关的产业)培育,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港产学研基地代表建议,改革和创立新的公共型服务型政府运行体系,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率先在行政事务办理、产业促进与发展、社会事务服务等三大领域试点,建立常设性的政府服务大平台。比如组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可以让其在诸如交通、治安、急救、环保、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可以和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建设配套统筹考虑,构建市级指挥协调、区街支撑运转、社区服务的层级组织流程和立体式无疏漏的网络体系。


 2005年深圳地区招生成果丰硕 香港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工作即将启动
在基地支持配合下,为香港科技大学在深圳的招生工作已奠定了牢固基础,获得众多重点高中的师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高素质学生的申请,2005年录取的25名深圳学子高考平均分超过790分,目前已在社会赢得较高声誉,招生成绩十分喜人。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2006年的内地本科生招生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此次招生范围将扩大到20个省市,香港科技大学在各省市招生的名额仍维持在150名左右,根据香港科技大学2005年在全国17个省市招生的情况来看,全国申请人数达3000名,许多学生都非常优异,其中不乏北京、广东、诚笃等地的高考状元。预计2006年的申请人数和考生素质都将有大幅提高。此次香港科技大学仍将深圳列入重点招生城市之一,同时以择优录取为第一原则,所有省市皆不预设录取名额。深圳学生的选拔程序与全国考生相同,高考成绩只要符合香港科技大学录取要求的同学都将获得校方于2006年7月初举行的英语面试,同时所有广东及临近省市的考生都也将被安排在深圳面试。

 深港产学研基地理事会胜利召开 刘应力常务副市长寄语基地三个转变
深港产学研基地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和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12月1日在深圳同时举行。会议分别由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应力主持。会议回顾了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修改了章程的部分条款,协商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应力当选为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文申、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陈玉树当选为副理事长。    会议认真听取和审议了深港产学研基地和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的工作报告,并讨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基地依托两校智力资源,面向深圳开展科学研究,为深圳市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脑库”支持;面向深圳的公共技术平台,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开展多方面应用研究工作,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研究平台;积极探索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产业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为深圳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训各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成绩斐然,已经成为深港湾区有示范性的新型创新基地。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充分利用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两所名校整体医疗、教学、科研力量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致力于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借鉴国外医学中心模式,以临床为中心,整合科研、教学、医疗、产业于一体,在创新发展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京大学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品牌效应已经产生,并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应力常务副市长在听取了深港产学研基地的工作报告和五年规划后感到十分满意,对深港产学研基地的发展寄语了厚望,表示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寄语深港产学研基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目标定位的转变,希望深港产学研基地将来不仅在促进深圳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应在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实现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两校在华南区域的重要基地和深港创新圈中的重要一环,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和加大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将3+X的合作模式不断延伸,扩大深港产学研基地的影响力。

    第二,他建议深港产学研基地在下一步发展中应实现以市场为引导,实现市政府和两所高校支持的方式,建立合作机制的转变。第三,实现基地文化的转变,基地将更多的吸纳融汇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本地区域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由混和体的基地文化转变成化合体的转变。

    会议还通过了有关人事聘任事项。张克科任基地理事会秘书长,魏丽惠、沈宁�d任理事会副秘书长。史守旭任深港产学研基地主任、法人代表,沈翼谋、张克科任副主任。王德炳任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法人代表,江捍平、魏丽惠任常务副主任,蔡志明、史守旭、沈翼谋、叶玉如任副主任。


 第二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深召开
服务数字中国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深召开

    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筹备,“第二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DCDF2005)”于11月26―27日在深圳市举行。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领导、专家、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围绕“促进区域协作与协调发展的‘数字区域’战略”的主题,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应用,总结“数字中国”方方面面的实践经验,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自2000年江泽民同志发表“早日实现‘数字中国’,是我国争先抢占技术产业和经济制高点,是我们走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的讲话以来,我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数字行业”等一大批以“数字中国”为总目标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为加强沟通和交流,本届论坛分别以主题演讲,“‘数字中国’战略、工程与技术”大会报告,“电子政务”专题论坛,“中国信息主管峰会”,以及“数字流域”、“数字城市”、“数字产业”、“‘数字中国’人才教育与培训”分论坛等活动安排,有针对性的探讨问题、总结经验。

    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特区和示范区,城市信息化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数字深圳”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为此,论坛主办方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以及深港产学研基地特别安排了“数字深圳”专题论坛,为“数字深圳”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为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推动我国城市数字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还同期于11月24―27日举办“中国信息主管(CCIO)‘数字城市’建设市长高级研修班”。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教授、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童庆禧院士等领导和权威专家亲自为研修班授课。

    作为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2005‘数字中国’成果及数字化技术展览会”也同期举行,以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决策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并促进相关领域学术、产业与资源的有机融合,推动高科技成果向民用化和产业化转化的进程。

    本届论坛系列活动在深港产学研基地举行。

    背景资料

    自2000年江泽民同志“早日实现‘数字中国’,是我国争先抢占技术产业和经济制高点,是我们走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的讲话以来,我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数字行业”等一大批以“数字中国”为总目标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胡锦涛总书记也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在2005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断把我国信息化提高到新水平。

    “数字中国”以整个中国作为对象,进行数字区域信息技术系统的实践和重大数字化工程实施,将成为我国信息化的载体和技术创新的跨越点,对“科技兴国”宏伟目标的实现也至关重要。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平台;开发并应用空间信息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等)和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帮助解决全球环境、资源、经济以及各种其它问题,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

    为了适应中国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北京大学于2004年2月17日成立了跨院系科研、教学机构数字中国研究院(Digital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king University, DCRI/PKU)。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将在国家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北京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发挥文、理、工、管多学科联合的优势,面向“数字中国”发展与工程实施的需要,开展“数字中国”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服务等工作,推动地球科学与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融合,促进相关学科、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资源整合共享。按照研究院理事会关于将数字中国研究院建成“‘数字中国’战略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成果转化平台和跨学科跨领域学术交流平台”的目标,研究院于2004年12月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中国信息主管(CCIO)培养计划”即“精鹰(SuperEagle)计划”首期高级研修班。同时,研究院还决定自2005年开始,成立专门工作组,在研究院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与参与下,编写年度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特区和示范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信息化、数字化是深圳发展的新的引擎,市委、市政府一直予以高度的重视。早在1993年,深圳市就参与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开始了深圳的信息化建设。1999年,出台了《深圳市经济特区信息化建设条例》,提出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深圳市制定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规划(2001-2005)》,提出了深圳“十五”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成为用信息化加快现代化的带头示范城市、国家信息化创新试验城市和“信息化深圳”。2003年,深圳市信息化建设首份白皮书诞生,勾勒了2005年以及2010年的远景目标。2004年,深圳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以“深圳政府在线”为门户的政府网站群,可向社会提供500多项业务的办事指南和60多项业务的网上申报,深圳海关、公安等部门也建成了各自的数字系统。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深圳的城市信息化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数字鹏城”雏形已现。

    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早已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深港产学研基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重大合作计划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在市政府和北京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决定与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深港产学研基地合作,在深圳市组织召开“第二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DCDF2005)”,并同时举办精鹰计划“中国信息主管(CCIO)‘数字城市’建设市长高级研修班”和“2005‘数字中国’成果及数字化技术展览会”。会前还召开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促进区域协作与协调发展的‘数字区域’战略”,主要目的包括:

    通过定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搭建“数字中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学术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自由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健康发展,也为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的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社会需求;

    结合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围绕“数字中国”、“数字深圳”建设与发展战略,探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及“数字区域”建设在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协作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方式、战略、成本-效益、配套政策、政-产-学-研机制、投资模式等,并展示全国各地、各部门、各相关单位在国民经济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特别是“数字中国”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各相关研发单位、产业机构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加强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数字中国”建设特别是深圳市及泛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数字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深入研究论坛与会人员的各类报告、重点讨论主题、焦点问题以及展览会所展示的各类成果,并在前期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形成本年度“‘数字中国’发展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和社会各界开展“数字中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深圳市人民政府、各参会人员所在单位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数字深圳”有关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提高双方对“数字中国”建设工程的贡献率;等。


 

上一篇:2006年第1期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