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地新闻

基地新闻

环境技术公共平台结硕果 深港产学研基地重奖专家
2006年01月21日 点击率:

    1月21日下午,深港产学研基地召开科技表彰大会,深圳市海岸与大气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介中教授,深港产学研环境技术中心主任杨小毛教授因分别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和深圳市青年科技奖而得到表彰。深圳市人大副主任邱玫、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深港产学研基地主任史守旭、香港科技大学理工学院院长郑绍远、深圳市高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张克科等出席了表彰会议并致词。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应力专门发来贺信,对陈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同时对称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促进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大气及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合作交流,并为深港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深港产学研基地长期以来,积极打造深圳市生态城市、环境监测、资源整合、决策分析模型及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益性支撑平台。此两位获奖也是环境技术公共平台所结下的硕果,为鼓励他们,也激励其他专家学者继续锐意创新,积极开拓,为深圳做出更大的贡献,深港产学研基地特奖励他们取得的成绩。

    两位教授是环境领域的专家,为深圳的环境研究、规划、治理立下了汗马功劳,也都因为在深圳的成绩而获奖。

陈介中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1980年开始参与国内项目,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香港政府及深圳市政府的项目。曾主持过香港机场风切变预警系统等大量科研项目,并作为中国86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主持了珠江口岸的南海水域环境监测系统,“珠江河口水域环境监测系统”(818-09-01),其成果“珠江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作为“中国海岸带环境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技术集成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6年1月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是面向中国海岸带与近海资源、环境及灾害的监测与评价,以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在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支持下开展的一项环境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此项成果在国内首次建成了包括天基、船基、岸基的珠江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系统在总体设计和数据采样的连续性、可靠性等多项技术上,达到90年代未国际先进水平。它不仅将海洋环境监测由定点,定量的传统做法进化成大面,时间序列的程序观测,而且在多仪器,多项目的监测系统集成里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将所有实时观测及分析数据,制成一个先进的数据系统,进行发布。部分技术出色地完成了2004年中国东海赤潮应急监测任务,成果被国家环保局采用。近年来,陈介中教授尤为关注深圳、珠三角周边地区及近岸海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为使这一区域维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陈介中及其科研团队完成的“珠江口岸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将为深圳的区域发展与环境监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具有积极意义。

    杨小毛教授1996年初被北京大学派到深圳,至今,从事大量环境科学咨询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工作,为深圳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杨教授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深港产学研基地的支持下,创建了深港产学研环境技术中心,开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是深圳市环境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咨询机构之一。

杨教授1996年出色地完成了治理深圳河工程的监察审核任务,同时参与制定了《深圳市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察审核技术指南》,为深圳市乃至全国大型建设项目开展环境监察审核工作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指南已成为深圳市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杨教授在深圳主持完成了近千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代表性的环评项目有中信湾·西冲国际会议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深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2-2010)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等。

杨教授还承担了几十项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规划项目,如“国家863项目”——成像光谱技术用于深圳市宝安区生态环境调查、深圳市东部海域污染控制对策研究、深圳市西部三镇水域(海域)环境现状及环境容量研究、龙岗区“十五”环境保护规划、深圳市宝安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南山区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等。从2003年-2005年上半年共完成深圳市环境规划40多项。在深圳市水环境污染领域,杨教授先后负责完成了“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沙头角湾及沙头角河水环境改善对策研究”、“深圳河水质改善工程(大鹏湾引水方案)对深圳湾水环境影响研究及对米埔生态环境影响初步研究”、“深圳河(湾)水系生态环境需水与环境评价课题研究”等项目,为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从2001年开始,杨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合作进行污水处理的新技术——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在深圳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日处理量万吨级的深圳观澜牛湖河水污染治理工程、深圳库坑河水污染治理工程以及10余个千吨~几百吨规模不等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深圳布吉河污水处理应急工程(20万吨/日)的扩建也拟采用该技术。其中日处理量1300吨/日的白花洞村污水处理工程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二OO 四年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该技术还被国家发改委推荐为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遴选技术之一,在广西、重庆、浙江、河北等多个地区应用和推广。

杨教授出色的工作受到了深圳市环保、水务和科技部门专家和管理人员的认可,2004年11月,杨教授荣幸地被推选为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深港产学研基地喜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下一篇:助力深港合作与创新 脑库作用不断凸现 深港产学研基地理事会发展专题研讨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