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地新闻

基地新闻

基地建议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深港创新圈”将获突破性进展
2006年06月22日 点击率:

在今年的深圳市政协会议上,针对加快深港创新圈的发展与建设,市政协委员、基地副主任张克科提交了《加快建设深港创新圈的几点建议》,该建议在会议上引起各委员的重视,政协市政协四届八次主席会议确定把《加快建设深港创新圈的几点建议》作为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    21日下午,市政协副主席廖军文、副主席陈思平率部分市政协委员,就有关部门办理市政协今年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加快建设深港创新圈的几点建议》情况,来到市科技和信息局进行现场督办。同时,近期深港两地将在加强两地创新人才培养、整合两地创新资源、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科技合作等方面推出具体措施,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深港创新圈”建设将有望获得突破性的大进展。

市科技和信息局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该局落实该提案所展开的相关工作,并表示已有多项成熟机遇条件摆在面前,构筑“深港创新圈”已经有了自然与社会要素、产业条件与民间基础,将迎来美好前景。尤其让人振奋的是,建设“深港创新圈”已逐渐成为深港两地政府共识。双方领导的会晤越来越频密,并已经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科技和教育的协议。这些机遇和条件,都使得“深港创新圈”的概念水到渠成地提了出来。

对于市科技和信息局为落实该提案展开的相关工作,廖军文、陈思平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表示,市政协将发挥督办职责,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促进解决落实该提案涉及的难点问题,并将此次督办工作掌握的情况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汇报,进一步推动提案的落实。

    链接:

加快建设深港创新圈的几点建议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 张克科

    加快建设深港创新圈是深圳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一个战略部署,是深圳与香港地缘关系的必然趋势,是深港经济一体化、促进两地同城化共同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也是增强地区国际竞争力,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要从国家战略的视野来确定深港创新圈在全局发展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中的走势。

深港创新圈应该成为深港两地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香港具有全球公认的最自由的经济体系,香港发展经济的国际视野和环球网络有其重要的独特性。香港一直奉行的是在“大市场小政府”原则下鼓励企业精神和公平竞争。本届政府特别提出在科技发展上会留意市场的变化,吸引人才、提升综合竞争力,确保现行制度与时并进,履行“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理念。因此,在制定深港创新圈的发展战略中,应当对城市圈的作用,两地的优势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选择双方都可以接受和认同的基础,明确近期发展的项目和长远走向的定位。

深港创新圈的建设是我们学习香港、服务香港,推动改革创新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香港在1998年-1999年特设创新科技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研究,提出了香港产业调整,发展科技教育的新思路。根据咨询报告的建议,香港政府重新整合资源, 2000年成立创新科技署,设立50亿港币的创新基金。全面规范公营非营利组织,建立了职能清晰分工明确的科技与教育创新五大资源体系:建立了全新的香港科技园,集中资源投入12亿港币,建设集成电路、光电子、材料测试、无线通讯和生物医药等五个领域的公共技术设施;2002年建立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展中游的应用基础研究;2003年落成数码港,在创意工业、多媒体、无线新技术和数字版权交易与管理等方面聚集。最近又决定在创新基金中核拨30亿港币,分别依托大学的强项研究基础,成立5个有竞争优势的科技研发中心,在汽车零配件、纳米科技、物流与供应管理、信息与通信技术、纺织与成衣等方面,打造科技转移平台和服务中心,提升上中游的科技成果,加大向中下游的产业化转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加强了对工业界的技术支持。同时,从2004年开始确立了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支持香港的创新科技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紧密结合,较快形成了新的竞争力。香港科研人才增长100%,企业收入不断增加,公共设施分工明确,科研设备精良。香港还特别重视提升本地劳动人口素质,重视教育、培训和再培训,投放在教育方面的资源已超过政府1年开支的五分之一,形成了向知识型社会过渡、支持创新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设深港创新圈要构建适应两地科技合作新机制,促进两地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必须有所突破。

在此提出五点建议:

一、首先要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科技资源配置和社会资源投入的理念和机制。结合深圳的实际,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创建公共资源服务体系,市场引导的资源配置机制,与香港构建的合作体系形成点对点、线对线、面对面的渠道。在形成双方共识的战略目标下规划深港创新圈。实现一国两制下的互惠互利共享共进的局面。深圳应改革政府管理体系,改变科技资源山头林立,资源分散,组织无序,政出多门的局面,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整合。

二、尽快启动深港创新圈的实际运转。双方可以首先确认一批深港创新圈中的骨干机构,并给予这些机构创新活动的特殊政策支持,鼓励和推进两地科技教育项目的实质性交流。深圳方面可以先行做到的应落到实处,消除现阶段阻碍创新活动交流的障碍,如:目前合作中反复提出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人员交往、交通便利、资金出入、科研设备进出和研发元器件保税出入境等的问题,都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提出明确的解决办法。

以深圳高新区为启动对接区,设立深港创新服务协调办事窗口,集中办理上述具体事宜,增进沟通与交往,让香港方面可以便捷地通过深圳方面的一个窗口得到优良服务。设立深圳高新区和香港科技园之间的光纤专用信息通道,通过良好的信息平台,为两地的创新要素提供全面服务。建立深港两地公共服务机构的仪器设备、网络服务和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平台。在深圳国际商务平台有针对性的引进香港服务业机构,为两地的科技服务提供全面服务。

三、实行优势优先的策略,加强人才的交流和项目合作,提升创新源头的资源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制定与香港应用研究院和五个研究中心合作的区域产业创新策略,结合粤港合作资金、联合攻关项目对接和深圳资金有针对性的配套。

组织两地高等院校的科研团队共同申请在国家战略中有定位、对区域发展有关联和影响、能提高区域竞争力、推进产业化、占领国际市场的重大项目。鼓励深圳的企业向深港两地的大学提出研究项目,并给予特别的项目补贴。为大学城和深圳大学各研究生团队参与深港合作项目提供人力资源资助。可以根据项目和团队的需要,列入深圳市的计划,定向招收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落实深圳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科技园、香港数码港、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合作计划,推动香港的大学与深圳的全面合作。

四、要尽快在两地政府层面就深港创新圈合作达成共识,建立固定的协商工作渠道。引导两地的咨询研究机构开展对深港创新圈的发展研究。深港创新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符合两地长远发展的目标。但要得到社会全面的认同尚须不懈的努力。要充分利用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和影响政府决策的数百个咨询和法定组织,让香港社会参与和认同。深圳市政协以及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和深港发展研究院等各民间社会咨询组织,深港合作的民间社团等都可以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为深港创新圈提供咨询意见。有序发展,及时检讨,不断创新,为深港创新圈的完善共同努力。

五、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亚洲国际都市的影响,研究两地交界区域建立深港创新圈共同合作区域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香港已经决定对两地接壤地区的禁区范围缩减,释出的土地可以研究适当利用。在即将开展的专项规划研究和深圳2030规划中都要积极推荐深港创新圈。不失时机地列入粤港合作计划的框架,泛珠江三角洲9+2创新合作的核心计划,并争取在CEPA计划中予以政策的保障,在国际区域合作中特别是在东盟10+1的合作中展示它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云南企业管理高研班在昆明开学
下一篇:北大原副校长梁柱教授应邀为宝安区党员干部作专题报告--精彩阐述胡锦涛执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