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内容
基地新闻
- 深港产学研基地又添创新平台 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博士后工作站成立
- 2006年07月18日 点击率:
-
7月18日上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深港产学研基地的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博士后工作站宣布正式成立并举行授牌仪式,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雷朝滋参加了授牌仪式,人事部专技司博士后处云丹平处长亲自为基地授牌。深港产学研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的开设为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资源,为深港发展培养人才,促进深港企业、实验室培养、使用和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及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积极的关键作用。利用研修院的资源,招纳博士后来开展工作,不仅仅对研修院的科研发展,同时也将对深圳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  成立仪式上,深港产学研基地博士后工作站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的深圳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深港产学研环境技术中心、入住基地孵化器的企业蓝韵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共同培养博士后签订了服务协议。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同时与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签订了博士后服务平台共建协议,以搭建高校与深圳业界之间的交流与项目合作平台。
深港产学研基地(加挂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于1999年8月在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共同创建的合作机构。基地立足深港湾区,是一个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实体,是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最重要的科研与产业化基地。成立以来,致力于将北大和香港科大的科技成果进行市场的开发研究及支持科技创新的应用开发平台建设,注重发挥北大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势及香港科技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基地发起成立深港发展研究院,积极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为深圳市建设国际化城市和国家创新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力争成为深圳市政府的“脑库”。现在已有二十多个产业发展项目,主要集中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信息化研究、机电一体化研究技术领域。依托两校优势,为深港区域发展服务。
  深港产学研基地建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一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三个,工程中心及环境技术中心各一个,拥有包括院士、科学家、博士等高层次的研发队伍。近年来,共完成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累计项目投资金额近1.5亿元。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深圳市青年科技奖一项,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一项、专利技术一项、优秀论文奖两篇。由实验室自行研发建立设备室内空气污染模拟环境箱系统是国内首创,目前中国最大、功能最全的室内空气污染模拟系统;自动气象站与YSI相结合的走航自动监测平台,国内领先,目前都已投入使用。同时完成深圳及其它地区环境影响评价项目2000余项,环境规划47余项。国家专利“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已正式进入产业化应用,现完成水污染处理工程十余个,累计实现收入达1.7亿元,上缴国家利税1200万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深港产学研基地在科研开发主要取得的科技成果如下:
1、污水处理的新技术: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专利,并实际投入应用。仅在深圳地区,已完成10余个千吨至数百吨规模不等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其中日处理量1300吨/日的白花洞村污水处理工程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2004年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2、“中国海岸带环境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技术集成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陈介中教授是主要负责人之一。
3、室内空气污染模拟环境箱系统——国内首创,该系统是目前中国最大、功能最全的室内空气污染模拟系统。实验室自行设计,由1m3的小尺度和30m3大尺度环境箱、清洁空气供应与气流调节系统、温度与湿度调节系统、气体采样和分析系统等设备组成。
4、自动气象站与YSI相结合的走航自动监测平台——国内领先,实验室自行研发,已投入使用。
5、运动控制产品与技术服务——固高科技有限公司是亚太地区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从事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器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以及技术服务的高科技公司,产品应用范围遍及数控机床、机器人、电子加工和检测设备、生产自动化等各类工业控制领域以及各高等院校、高职院等教学领域。迄今为止,公司所推出的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多项空白,其综合性能已达到了亚洲乃至国际一流水平。
目前,深港产学研基地继续发扬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技术优势,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领域: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建立深圳市现代化环境监测及分析平台及深圳湾赤潮监测与预警预报技术,开展深圳数字流域水环境决策分析技术研究。同时,大力加强污水资源化及水安全研究,开展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效率,为深圳市可持续发展及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2、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社区信息化、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决策支持分析系统,并加强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
3、机电一体化及其应用研究领域,进一步加强运动控制器的研发,促进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术平台的作用。
上一篇:香港中文大学杨纲凯副校长一行访问基地
下一篇: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雷朝滋考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