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内容
基地新闻
- 朱经武校长接受深圳电视台记者访谈 纵论深港教育科技互动发展
- 2007年05月31日 点击率:
-
5月21日下午,香港会展中心,深圳与香港正式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当日下午,还举办了“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论坛。该论坛由开幕式、主题报告和三个专题研讨会组成,主要就创新战略与创新体系、港澳台与内地区域创新互动、技术及产业创新与国际科技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讨论。朱经武校长就深港合作做了主题报告,并对深圳市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会后,深圳电视台记者对朱经武校长进行了专访,以下为整理后的录音资料: 记者:朱校长,《深港创新圈的框架协议》签署以后,深港两地在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内容,新的措施?
朱经武:从我比较熟悉的这方面看,我想深圳主要是在高科技和教育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记者:您觉得这两地合作,在哪些方面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朱经武:我想主要就在提升新科技。在新的环境里,主要是建设知识型社会。知识型社会就需要很好的大学。香港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方面发展深圳还是比较慢一点,但是深圳政府也花了很多的功夫进去。现在深圳的大学城,还有科技园都在建设之中,我想今后对于新科技发展中心,深港发展中心,创新圈建立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但是深圳在大学发展这方面比较慢,只有一所大学。
朱经武:我想其实应该这么看,除了深圳大学以外,在大学城里面有很多中国的名校在里面设分校,另外香港也有很多大学在科技园区成立了点。创新圈设立以后,我想会更多朝这方面发展,我想很快会看到这个结果的。就拿我们学校来讲,我们马上决定第二期工程要发展起来,如今只是我们学校计划的资金就要超过1亿。别的学校也都在那里建房子,建新的项目。最近这一阶段我也在初步商谈希望能把美国一些高科技公司带进去。
记者:就是像培养高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孵化器一样的作用吧?
朱经武:是的。但是这一家美国公司带进去的不止是孵化器,已经在生产了。
记者:两地政府在之前商讨的时候也曾经提过一个教育同城的问题,那么您觉得在协议签署以后会不会进一步的实现这个目标?
朱经武:我想会的。但是教育这种东西是需要花些时候,大家互相琢磨一下看情况会是怎样的配合起来的,这是需要时间的,我对它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记者:每个创新基地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比如硅谷,它的优势是计算机,您觉得深港创新基地它在创新方面是否具有自己的优势?
朱经武:我觉得它在创新,起码我自己的看法它有很多优势。香港是这样,深圳同样如此,因为已经有相当不错的经济基础,然后再去建,假如做的方法对的话,应该比硅谷更容易。当然,硅谷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有很好的大学在里面,训练了一些很好的人才。但是这是相辅相成的。回去看看当年硅谷的产生,主要开始就是半导体工业。有个叫肖克利的,是半导体的发明人之一,他跟另外两位一起拿到了诺贝尔奖。他当时去了斯坦福大学,后来他跟一批人出来建了公司,半导体工业就是这么起来的。因为它起来了,所以使得有些资源又放回到学校,跟学校有了充分、密切的合作。所以我觉得深圳有很多很好的条件,比如华为,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业在里边。其实也是对我们香港的高等教育、大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在那边实际跟工业界很好的配合。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机会。
记者:从深圳成立特区以来的20多年,一直跟香港紧密合作。您觉得“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签署了,具有什么样历史意义?
朱经武:我感觉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20多年前我经过深圳的时候只有一条街,什么都没有。当时的情景在我脑海里还是非常清楚。但是现在回去看,完全不同了。过了边界的话,有的时候常常分不出来是深圳还是香港,发展的非常的快。深圳政府这方面思路也很对。要建世界一流的大城,无疑也需要世界一流的大学,学术中心在那里。那么“深港创新圈”能够促进这方面的成就。不仅仅是在已有的譬如说business这方面竞争,而且我想是更上一层楼。
记者:那么您觉得深港创新圈在教育和科技需要怎样发展?
朱经武:现在经济已经发展的挺不错,但是经济要持续的发展一定要很深厚的基础,那么我觉得现在深圳政府的的确确有这个远见。成立这个创新圈就是打基础。就是看下面一拨应该怎么向上走,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假如继续这么下去的话,我想大概也有它的限制。同样,香港也是这样。香港如果能够跟深圳联合起来的话,深圳有很多工业在那边,香港现在在这边缺乏工业的基础。未来香港的物流也好,金融也好,也需要高科技的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生产方面、工业方面更需要高科技的支持。而且在做科技这方面的研究、发展的话,也需要工业的支持、支撑。那么这样的话,在我看起来就好像如鱼得水,相辅相成,这是一个良好的事情。
记者:那么下一步像香港科技大学会不会针对科技产业形成一个创新圈,去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朱经武:培养人才是我们在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在那边第一步是允许公司进去,我们有些公司分工是在深圳工作,有些是在香港工作。同时我们也会在那边开一些班,培养一些学生。因为香港的一些大学到那边去办学的时候,国家的政策还是有些限制的。比如说不能够独立办学。我希望这一方面能够克服,那这个事情就办起来更容易、更好了。
上一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博士后讲堂开讲 以香港科大创建为例,吴家玮教授纵论深港高等教育发展
下一篇:引进国际科教资源,提升深圳创新动力——深港产学研基地与美国加州大学总校、亚美多科技协会合作侧记